close

好比失去船帆的孤舟,

失去葉子的孤木,就好像髮絲一根根掉落後再也沒有笑容的臉。

曾讓我沾沾自喜的容顏,竟然片片枯萎,離我遠去。

 

這是廖鴻基老師發表於今年1月號406期《明道文藝》「枯寂  漂流」一文中的一小段話,

廖老師溫柔細膩的筆法,

讓小編在先睹為快的編輯過程中,

心緒被隱隱挑動著,

帶點淡淡的酸。

彷彿自己便是那失去葉子的枯木,

頹圮地順流而下,

乃至投入茫茫無盡的大海,

繼續不知所終的餘生。

 

我們是倒下去的一群,被淘汰的一群,

經過了酷刑般的罰站、崩倒、翻滾、碰撞,

如今,廢肢殘臂,體無完膚,沒死也半條命的聚在一起,半埋半浮,浸泡在海水裡漂流。

 

漂流木話題在八八水災後被廣泛討論,

一場水患,

讓世人恍然大悟:原來,我們的山林如此脆弱。(原來,我們的盜伐如此囂張!)

 

這也讓小編更加堅定二月文創探討山林維護議題的必要性。

由於年假關係,一、二月號的編纂幾乎同時進行,

小編一方面為老師的文采感動,

一方面也忿忿於咱們自然生態竟遭不肖對待。

 

不過在採訪完中興園藝系劉東啟教授之後,

又隨著老師的文筆思緒,

看見漂流木的「重生」。

小編認為,

人類需要向自然學習的生存哲學實在太多太多。

 

漂流木下頭,像個庇護所,密聚了一群約指甲片大小的花彩小魚;

外頭徘徊繞著的是一大群顏色樸素長相呆傻但齒牙貪饞的剝皮魨;

參雜在這同一圈子的,還有許多種體型與魨魚差不多,但游速敏捷的鯵仔魚群;

再外圈點,有鬼頭刀層、青魽層;最外圈是由許多種鯊魚洄繞築成的球體無形牆面。

 

這是漂流木的新生,

也是人生隨遇而安、逆處逢生的豁達,

當然,

是廖老師多年以來,

與海洋共處、帶著禪意的體悟和視角。

 

正埋首稿紙堆、與三月號奮戰的另一位小編有感而發:到底何時才能練就如廖鴻基老師帶有感情的筆鋒呢?

 

「枯寂  漂流」全文   http://www.mingdao.edu.tw/culart/culart0704/pdf/406/9901-406-7.pdf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ngdao3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